
藤县创业做什么,历史真实的袁崇焕到底是忠是奸?
我是萨沙,我来回答。
袁崇焕如果是奸,直接学吴三桂率部投降就是了,何必还几次同满清血战,甚至亲自去拼命?
如果袁崇焕是汉奸,那我们就连汉奸都不如。好在人家区区一个小文官,敢在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,去最危险的辽东前线打仗,还是自告奋勇。
试问,看这篇文章的人,几个有这种胆量。
至于斩杀毛文龙,确实急了一些,但大体上也没有问题。
当时主要的问题是,毛文龙孤悬海外,拥兵自重,不服从朝廷的命令。
毛文龙还掌握皮岛军政大权,形同唐朝的藩镇节度使。
这样一个人存在,对于反清是双刃剑。
原则上,毛文龙确实牵制了一些满清的军力,但这种人随时可能倒戈,反咬一口,而大明却无力控制。
所以,袁崇焕曾经亲自赶到皮岛同毛文龙见面,要求“皮岛设文官监军;粮饷由宁远转发;改编部队”。
这是袁崇焕试图和平控制毛文龙的部队。
大家知道贺龙、萧克吗?他们率领红二六军团,长期远离中央苏区转战,独自掌握军政权力。
然而,他们却没有异心,也主动走了长征到了延安苏区,交出所有兵权。
而当年金三角创始人,国军军官李国辉也形成了自己的割据力量。但作为真正的军人,长官李弥派人来接收地盘和军队,李国辉毫不犹豫的交权,随后去台湾以做小生意为生。
但毛文龙不愿意交权,意图也就很明显了。
这种人如果放任下去,后果很难预料。看看毛文龙死后,部下纷纷叛变投靠满清来看,他叛变的可能性很大。大汉奸恭顺王孔有德、怀顺王耿仲明、智顺王尚可喜,全部是毛文龙部将。
另外,毛文龙被杀后,袁崇焕任命副将陈继盛统辖。不久,参将刘兴治(刘兴治接受后金皇太极的招降)在皮岛叛乱,杀陈继盛等十余人,总兵黄龙随即赴皮岛镇压才获胜。叛乱的都是毛文龙旧部,由此可见一斑。
这种情况下,袁崇焕杀掉毛文龙,夺取他的地盘和军队,自然无可厚非,换谁都会这么做。
事实上,毛文龙被杀了,皮岛的防务仍然持续。
毛文龙1629年被杀,皮岛则坚守到1637年,整整又坚持了8年之久。
所以,杀不杀毛文龙,其实无关大局。杀了毛文龙,并没有影响辽东的局势,杀了这种军阀于情于理也没有问题。
有哪些战役是统军大将战死了?
当波斯帝国的皇帝薛西斯,开始清点双方战损的时候,他忽然发现,自己的波斯军团,损失了2万人,而对面的斯巴达士兵,总共只留下了298具尸体。
此前薛西斯就曾经询问过希腊战俘:你们是瞧不起我们波斯军团吗?为何就派了这么点人前来?
没想到战俘表示:大多数人都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了!
薛西斯又问:奥林匹克运动会上,如果获得了冠军,会得到什么?
战俘很自豪地表示:会得到一个橄榄枝编织而成的头冠!
当时的薛西斯还觉得战俘的话,证明希腊人只顾玩乐,不懂什么叫战争。可是看着眼前298具希腊人的尸体时,薛西斯终于被他们折服了。
尤其是希腊国王列奥尼达本人,更是身先士卒地在这些尸体当中陈列着。本来一共300人,其中一个害了眼病,还有一个外出了。因此只留下了298具尸体。
也就是说,参战的希腊人,没有一个是主动逃离战场的!298人就灭掉了波斯2万大军,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胜利。
而且更大的胜利是,列奥尼达国王所带领的希腊士兵们,体现出来的斗争精神,那是后世若干年都值得称赞的一件事。
一、奥林匹克运动会,使得列奥尼达,只能带300人前往。希腊各城邦都热衷于奥林匹克运动会,尤其是雅典和斯巴达,是忠实的参与者。可问题是现在国土即将沦丧,这一活动还能举办下去吗?
奥林匹克运动会,一般要到九月下旬才能结束,而波斯大军开春就已经朝着希腊而来。对手有20多万人,显然是要发动灭国之战的。
这可不是第一次波希战争,在薛西斯之前,波斯已经连续两次试图征服希腊,不仅没能成功,而且还没能阻碍希腊人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热情,你说怪不怪?
这次也是一样,为了保证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够如期举办并结束,列奥尼达国王,这次只能带着299名卫队士兵前往温泉关镇守。
在临走之前,列奥尼达对自己的妻子表示:嫁个好人,养一群好孩子。很显然列奥尼达是抱着必死之心前往温泉关的。
以300人对抗20万大军,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,否则压根就不可能办到。但是列奥尼达没有退缩的意思,他带来的299名卫队士兵,也全都是成家立业有子嗣的成年男子,这里没有一个孬种!
二、只有300人参战吗?当然不是。其实影视作品里,将这个故事无限夸大了。列奥尼达这次带去的亲兵卫队,的确只有299人,加上他本人才300人。
可是除了这300人之外,其实还有不少人是参战帮忙的,这是我们所忽略的。这里面有其他城邦的友军,还有奴隶士兵。
其中有斯巴达的努力900人,曼提尼亚城邦送来了500名战士,特吉亚城邦也送来了500名战士,阿卡迪亚城邦送来了1120名战士。
此外菲琉斯城邦有200名战士,迈锡尼城邦有80名战士。特斯匹亚城邦有700名战士,底比斯城邦有400名战士,还有佛西斯城邦有1000名战士等等。
这些人加起来,差不多在7000人左右,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统一指挥。虽说没有300人那么夸张,可是7000人对付20万大军,还斩杀了对方2万人,这也是很勇敢且有能力的表现了。
三、列奥尼达不愧是优秀的军事领袖。说是由列奥尼达统一指挥,但是每个城邦参战的人,都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首先要保存自家的实力。
一些战斗力不强的军队,往往就是因为手下人一盘散沙。再加上波斯军团实在是太庞大,吓得不少希腊士兵瑟瑟发抖,不敢应战。
列奥尼达知道,如果这7000人没有团结在一起,那就是过来给波斯人当靶子练手的。于是列奥尼达选择让斯巴达的300勇士站在军队的最前面,而且他也身在其中。
将有必死之心,士无贪生之意。在列奥尼达的感染下,希腊绝大多数的士兵们,都充满了战斗精神,等待着波斯军团的来袭。
第一天的战斗:列奥尼达将战斗力最强的士兵,安排在最右侧作为表率,此外安排重步兵作为后备队,在先锋倒下时,随时可以顶替上来。
第一战结束以后,波斯吃了大亏。于是薛西斯派上了自己最中意的1万御林军,终于让希腊人损失了不少士兵。但还是被斯巴达300勇士给击溃了。
第二天的战斗:第二天,恼羞成怒的薛西斯,派遣了5万大军直奔温泉关,他倒要看看,这支损失惨重的部队,到底还能坚持多久。
可是没想到的是,列奥尼达依旧派遣斯巴达士兵冲在最前面,再次击溃了这5万大军,气得薛西斯多次从椅子上跳起来。
第三天的战斗:薛西斯吸取了前两天的教训,第三天开始花钱招募当地人为他服务。一个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人成为了他的向导。
在埃彼阿提斯帮助下,波斯大军绕过了温泉关,跑到了温泉关背后,将温泉关里的几千希腊守军团团围住。
因此列奥尼达这才意识到,一切都无法挽回了,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。于是斯巴达300勇士们一个个都成了忘我的战士,在他们的带领下,希腊守军和波斯军团展开了交战,最终也就出现了298具斯巴达勇士们的尸体陈列在此的情况。
结局:希腊人获得了最后的胜利。温泉关之战过后,希腊人将死者的遗体收集起来,统一安葬。终于列奥尼达国王的遗骸,一直到40年以后,才被波斯归还下葬。
可以说温泉关之战,斯巴达300勇士虽然全部牺牲,但是不代表他们输了这场战争,恰好可以证明他们赢得了这场战争。
而且海战中,波斯海军输给了雅典海军,所以说薛西斯所带领的波斯集团,彻底败给了斯巴达城邦所带领的希腊联军。而造成这一战果的,便是勇敢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。
参考资料:《希波战争史》
广东出过哪些名人?
广东名人中,曾介绍过叶剑英、萧向前、曾国华、谭甫仁、邓逸凡等,今天再介绍10几位广东名人,看看他们的丰功伟绩。
孙中山(1866——1925),生于广东省香山县(今中山市)翠亨村。青少年时代自诩“洪秀全第二”。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。倡导三民主义,1911年发动辛亥革命,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。他为改造中国奋斗一生,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,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,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,被尊为“中华民国国父”。著有《建国方略》、《建国大纲》、《三民主义》等,结集为《孙中山全集》。
何香凝(1879--1972),女,广东南海人。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,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,参加讨袁和护法运动,支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,主张改组国民党、国共合作,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,支持组织全国各界救国会,从事抗战工作。1946年秋,在广州创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,1948年1月,与李济深创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。新中国成立后,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.全国政协副主席,全国人大副委员长,民革中央主席等职。是民革主要创始人,国民党元老,建立民国的功臣,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。有《何香凝诗画集》。
叶挺(1896——1946),广东惠州客家人,出生在广东惠州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。1919年参加建国粤军,曾任第1师少校参谋等职,陈炯明叛变时,掩护宋庆龄脱险。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北伐战争期间,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5师副师长,第11军第24师师长,兼任第11军副军长等职,参加过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,所部第4军被称为“铁军”。南昌起义时,任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。同年12月,任工农红军总司令。1934年加入中华民族革命同盟。1938年1月,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,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。1941年1月皖南事变被国民党军扣押,入狱5年。
1946年3月4日,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,始获自由,同年4月8日,由重庆回延安,飞机失事,不幸遇难。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,冠以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”的称号。
彭显伦(1898——1959),广东省韶关南雄市人,曾任八路军第115师供给部政治委员,华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,山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,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邓兆祥(1903——1998),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。1949年2月25日,参与“重庆号起义”,曾任海军副司令员等职,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1983年6月至199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。
曾生(1910——1995),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,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,广东军区副司令员,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等职;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李资平(1910——2004),广东省广州市人,曾任广东军区卫生部部长,东北军区卫生部部长,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等职,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黄远(1911——1992),深圳市宝安区人,曾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敌工部副部长,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,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党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等职,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陈德(1914——1983),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人,曾任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,山东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,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杨永松,1919年生,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,曾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,北京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等职,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杨辉图(1911——1987),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,曾任粤西军区副政治委员,广东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,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。
王作尧(1913——1990),广东省东莞市人,曾任广东军区副参谋长,中南军区防空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,沈阳军区空军,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,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。
曾鉴修(1916——1985),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,曾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,昆明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,1964晋升为少将军衔。
叶松盛(1917——1993),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,曾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,副政治委员,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主任等职,1964晋升为少将军衔。
请补充其他广东名人。